近年來,我國綠色物流發展明顯加速,綠色物流是必然的選擇,國內物流企業也做了不少創新,但綠色物流是一項係統工程,絕非一個平台、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政府、快遞企業、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和承擔。
客觀約束讓物流不得不“綠”
“綠色物流是現在發展的主流,新常態下的資源環境約束,讓物流行業不得不綠。”
從經濟環境來看,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之間有很大的差距,這個缺口還在進一步增加。2017年年初,BP集團發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7版)》指出,到2035年中國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仍將超過25%,中國仍將是世界較大能源淨進口國,中國能源進口依存度將從2015年的16%升至2035年的21%。能源已成為製約我國發展重要的因素。同時,《2016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環境承載力也已達上限,環境汙染存量和增量都在延續,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根本扭轉。
從政治環境來看,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之一,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十九大報告更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多方麵的深刻論述,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並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從價值、理念層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撐。
從技術環境來看,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三部委自2014年開始聯合發布《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科技裝備目錄》,引導我國環保科技和服務向專業化、多元化和市場化轉變,我國環保產品質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有些還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物流行業具備綠色發展的技術條件。
從社會環境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企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
進展加速但仍存誤區
目前,綠色物流在我國仍存在不少誤區,一是過度看中包裝的綠色,忽視了物流全過程的排放。二是認為物流快遞企業是責任主體,忽視了整個產業鏈的共同責任。
“雙十一”包裝泛濫,超過15億個包裹連起來可圍繞地球七圈半等新聞屢見報端。實際上,根據國外企業測算,運輸排放占企業總體排放的80%以上,空運排放占運輸排放的70%以上,因此,包裝很重要,但不是真正能夠讓這個行業綠起來的必然因素。重點應是改進運輸裝備,探索新型燃料。而我國快遞企業為環境做出努力的主要方式是改進包裝,新能源車輛等沒有成為戰略主流方向。
此外,目前我國快遞物流企業對環保科技以應用為主。包裝物和環保科技能不能用、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改進空間如何,大都取決於上遊電商、供應商和末端客戶,大部分很難實現成本的轉移。“快遞企業和物流企業轉移一塊錢,客戶就跑掉了。所以需要從整個綠色供應鏈的角度認識綠色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快遞物流一家的事情,一定是產業鏈共同的責任。”
綠色物流還需多方保障
整個產業要綠起來,要從多方麵給予保障。
由於快遞包裝備受關注,目前,《快遞封裝用品》係列國家標準(封套、包裝箱和包裝袋三部分)修訂完成,等待報國家標準委審批發布。郵政業封裝用膠帶(普通膠帶和生物降解膠帶)的兩項標準也即將出台。去年,國家郵政局出台《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綠色化、減量化20項措施。
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相關部門出台了關於運輸組織環節節能減排工程推廣和示範製度、專項資金鼓勵政策。為促進交通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交通部製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
綠色物流的發展還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當前階段,綠色物流裏麵已應用的重要技術包括物流預警雷達、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大數據路由分單、行車路徑管理功能、車載尾氣排放測量係統等。隻有通過技術的發展和傳播,才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讓企業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此外,我國目前部分地區如江西在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中,創新推廣行業綠色信貸和綠色基金機製,符合綠色信貸要求的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項目可申請綠色信貸,獲得優惠性利率。建立綠色產業基金,解決綠色發展投資局限性的問題,支持骨幹企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現行業整體運作健康發展。
關於下一步的發展,我國需盡快出台包裝廢棄回收處置相關條例,明確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較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明確快遞包裝、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百分比,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要有具體標準可依,在法律法規中明確各方責任,以有利於包裝廢棄物循環和追責。
以上是小編根據目前的信息了解到的一些相關內容,如有補充及時聯係西安茄子视频导航物流有限公司,谘詢電話:18066528181